11月6日,根据AHA 2012年会公布的最新临床试验结果,降低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体温可能与生存率和功能能力改善相关。文章全文发表在Circulatioin上。 2008年3月-2011年8月间,研究者在西班牙马德里La Paz大学医院共入选了36例心脏骤停后患者,平均年龄64岁,89%为男性,均为白人。患者随机接受32℃或34℃低温治疗。低温治疗采用冷盐水静脉输注,通过深静脉置管进行体温监控。随后12-24 h内逐渐复温。脑功能不全定义为无法完成日常生活的任务,如洗澡,穿衣和步行。其中,降温至32℃的患者治疗6个月后44%存活并无严重脑功能不全。而降温至34℃的患者这一比例只有11%。 根据AHA数据,美国每年约发生382 800例院外心脏骤停。必须在几分钟之内进行CPR和急诊救治,以恢复心脏规则节律,否则患者无法生存。恢复心跳后,治疗昏迷患者的措施包括低温治疗,以减少身体耗氧量,帮助预防心脏骤停相关的脑损伤。AHA和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推荐将体温降至32℃~34℃,但最佳温度尚不明确。 研究牵头者,La Paz大学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主任Esteban Lopez-de-Sa博士介绍,“尽管结果显示温度更低,临床结局更好,但对此应当谨慎解读,因为结果除了和更低的温度相关之外,还受多因素影响。”“鉴于低于30℃极度低温与并发症相关,了解低温治疗的最佳温度至关重要,本研究目的是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关于低温治疗的温度水平是否能改善结局的初步信息。”
Circulation 2012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